音樂與建筑的關系
文章出處: 人氣:發(fā)表時間:2014-06-04 10:04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賽賓 (W.C.Sabine) 提出混響時間理論,提出以下賽賓公式 T60=KV/A
T60――混響時間S
K―――常數(shù),一般取0.161
V―――房間容積(立方米)
A―――室內總吸聲量(平米)
以后在賽賓公式的基礎上,后人通過研究又做了某些修正,導出了在工程中普遍應用的伊林(EYring)公式:T60=KV/-SLN(1-a)+4mV
V―――房間容積(立方米)
S―――室內總表面積(平米)
α―――室內平均吸聲系數(shù)
4m――空氣吸收系數(shù)
人們對廳堂建筑的音質設計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從確定廳堂的最佳混響時間、每座容積到體型的確定,吸聲材料的選擇,從保證語言的清晰度、音樂的豐滿度到各類話劇、歌劇、電影,不同功能所要求的聲學指標,開始用一套較為完整的聲學理論來進行計算、設計。多數(shù)人認為,按聲學理論設計出的廳堂,音質不會出現(xiàn)問題。但是回顧建筑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混響時間理論問世之前,在世界各地,已經(jīng)建成了大量的音樂廳、歌劇院等演出性建筑,設計者沒有遵循室內聲學設計理論,而這些建筑良好的音質環(huán)境,是前人和后人公認的。
如在意大利維琴察,由帕拉迪(PALLDIO)設計的奧林匹克劇院,是1579-1584年建造的,有3000個座位;又如1618年亞歷奧迪(ALEOTTI)設計的意大利帕爾馬市的法內斯劇院,容納觀眾2500人,這時間建造的劇院和廳堂,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顯著的音質缺陷。
特別是當時的設計者已經(jīng)感覺到,各種風格的音樂需要不同的廳堂去演奏,巴洛克音樂和古典音樂不是為教堂演奏而寫的,它通常在貴族的舞池內演奏。意大利歌劇屬于戲劇性的,在馬蹄形歌劇院上演時,聲學環(huán)境非常協(xié)調,1876年建于瑞士巴塞爾的斯塔特――卡西諾音樂廳,在演出浪漫樂時聲學效果非常優(yōu)美。
在20世紀以前,只有一座廳堂按聲學意圖設計,在某些方面考慮了聲學要求,德國的拜羅伊特市的費斯特施皮爾大廳是唯一用作演奏瓦格納歌劇而設計建造的,大廳設有環(huán)形包廂和一層層座位,因而減少了聲吸收表面,其混響時間比歐洲的典型劇院要長得多。
這個時期,一些設計師對廳堂音質的設計的態(tài)度的最好反映,是設計巴黎歌劇院的建筑師查爾斯加尼爾(CHARLES GARNIER)的話,他說:“我必須說明,我沒有遵循什么原則,我的設計沒有理論根據(jù),我們成功與失敗聽其自然。”
按現(xiàn)代室內聲學理論分析這些廳堂建筑,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室內的容積,混響時間,在保證語言清晰度,音樂豐滿度方面并沒有達到現(xiàn)代市內聲學理論所要求的理想值.非常有意思的是,這些廳堂在演出某種風格的音樂和歌劇時,卻有極佳的聲學效果,音質非常優(yōu)美,這是為什么?
1954年庫爾運用現(xiàn)代錄音技術在一些公認為音質較好的廳堂,和不同容積不同混響的廳堂進行各種音樂作品的錄音,并進行了評價,所得的結果表明:在容積大于2000~3000立方米的大廳內,最佳混響時間不決定于房間的容積,而和演奏音樂的特性和風格有關。
這一結論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學習一整套室內聲學理論的同時,是否應該加強對音樂基礎知識的了解,從一個全新的領域和角度向設計者闡明音樂與建筑的關系,使建筑聲學的設計更加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規(guī)律。同時加強對設計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關于廳堂音質設計,要求設計師對各種不同風格音樂有所了解,各種風格的音樂與建筑的關系。
對于觀眾而言,要想聽好必須如下條件:
1、廳堂要有足夠的響度,要高于背景噪聲,較為合適的響應為60~70方,對于音樂比語言要高。
2、要有較好的清晰度,語言和音樂均要求聲音清晰,而語言要求更高一些,各種風格音樂的清晰度很難用數(shù)量表示,要使觀眾可以清楚地區(qū)別每種聲音的音色,可以聽清每個音符,節(jié)奏較快的音樂也能旋律分明。清晰度經(jīng)常用音節(jié)清晰度表達: 音節(jié)清晰度=觀眾正確聽到的音節(jié)數(shù)目/測定用的全部音節(jié)數(shù)目X100%。當音節(jié)清晰度達到85%以上時,聽音的感覺優(yōu)良。語言方面采用語言可懂度,當觀眾能夠聽懂每句話的80%的字節(jié),語言可懂度達到100%。
3、要有足夠的豐滿度,對音樂的要求是重要的,語言則是次要的,它的含義有:余音悠揚(或稱活躍)、堅實飽滿(或稱親切)、音色渾厚(或稱溫暖)、空間感良好,許多著名的音樂廳采用了很多浮雕裝飾,形成一個擴散的聲場。擴散越充分,空間感程度越高。
4、無回聲和噪聲干擾,避免回聲、顫動回聲和聲聚焦,連續(xù)的噪聲特別是低頻噪聲,會掩蔽語言和音樂聲,回聲的附邂加效應使音質被染色而變壞。
5、混響的主觀評價:對語言、歌劇、室內樂、交響樂和合唱等各種演出功能不同的廳堂,觀眾對其混響的主觀的評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它包含的因素很多,有音樂家的評價,還有觀眾的評價,以及觀眾對某種音樂的特殊喜愛,都會形成很多混響評價的標準。一般音樂家到過許多音樂廳演出,他能采用比較的方法來判定各種風格的音樂更適合于在什么樣的廳堂演奏,而觀眾相對來講,這種比較的機會少一些。一般來講,以語言為主的廳堂,混響較短,低頻的混響較低,是為了保證清晰度和語言可懂度;對于音樂而言,為了掩蔽音樂演出過程中的噪音,如弦樂的弓噪聲,長笛的氣流噪聲,混響就要強一些。足夠強的混響影響音樂聲的融合,但能增加聲音的響度和豐滿度,以增加音樂界線的連續(xù)性。對于巴洛克音樂在高音部分的細膩變化只有在混響時間較短,容積較小的廳堂欣賞才有效果,而對古典樂象莫扎特的曲子,其相應的廳堂容積和混響時間就比較長,特別是浪漫樂象《1812序曲》,這種氣勢磅礴的交響曲為了加強它的豐滿度和震撼力,只用在相對較大的廳堂去演奏。瓦格納的歌劇,樂隊配置大大超過了一般歌劇的配置,欣賞他的歌劇就必須在相對混響時間較長的廳堂,而對比意大利的歌劇,需要的混響時間相對就短。